“大思政课”要善用之。在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习明确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逐步的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习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为我们
中国传媒大学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政课教学质量,创新性提出思政课质量提升“三项举措”,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结合学生特点特长,依托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性构建作品思政、活动思政、实践思政等特色思政育人新模式。同时,强化典礼育人作用,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不断的提高思政引领力,有效拓展了全面育人新格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无法替代。为解决思政课课堂任旧存在着学生到课率低、抬头率低、开口率低、睁眼率低、前排就座率低的“五低”现象,中国传媒大学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总结思考,创新性提出并实施思政课分类教学、开办思政课试验班和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三项举措”,着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思政课质量提升系统布局。
(一)全方面开展分类教学。按照“一院一案”要求,全面落实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并且开展思政课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探索研究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分类教学、分层教学,逐步形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对口教学”思政课教师队伍。2023年秋季学期,首批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三门课程进行试点分类教学,受到学生欢迎和好评。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分类教学全面铺开,覆盖所有学院、学科及思政课教师。
中国传媒大学推动思政课程教师、课程思政教师、学工系统教师三支队伍联动发力,要求思政课教师深入学院,了解学科专业特色、学生学习规律和心理健康情况,推进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三合力”巩固推进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在此基础上推动全校思政一体化,形成全校共建思政课、共创“大思政”格局。
(二)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习多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党委贯彻落实“六要”要求,着眼人格、阅历、学养、表达、责任感五个方面,全方面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聚焦以人格建设为根本、以阅历锻炼为基础、以学养提升为根基、以表达能力提升为重点、以责任感强化为保障,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全方面提高思政课教师能力水平、综合素养,激励思政课教师努力成为“经师”“人师”。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思政课教师业务培训全覆盖,实施常态化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选派骨干教师通过借调、挂职、交叉任职、参与专项工作等多种方式增加阅历,开拓视野,提升工作上的能力,慢慢的变多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脱颖而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能力明显提升。
(三)开办思政课试验班。鼓励先行先试,引导教师将新技术新载体新平台新教法应用于思政课创新发展,在班型设置、团队配备、结课考核等方面给予教师更大自主权,着力打造有特色高水平思政课“特区”。汇聚全校优质资源,大力发挥“对话课”“名师嵌入课”等品牌课程辐射带动作用,孵化更多名师金课。通过思政课“特区”建设,加强“四有”好老师培养锻造,进而成长为新时代“大先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和“以点带面”效应,带动全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2023年秋季学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设了10余个思政课教学试验班,进行积极有效探索,积累了良好经验。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思政课试验班加大开设力度,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学成果,让更多思政课教师经受锻炼。同时,建立以课堂效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鼓励思政课教师增强担当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
在建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同时,学校充分的发挥传媒学科专业特色优势,通过作品创作、活动参与、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形成特色思政育人新模式。
(一)大力推动“作品思政”。学校首创“作品思政”,以课程为依托,以作品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创作出了一批有内涵、有思想、有温度的优秀学生作品。如连续组织并且开展多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孵化优秀作品100余部,在创作出精品的同时,培育了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观。电视学院师生团队打造的“光明影院”项目,7年来为视障人士制作、传播无障碍电影700余部,直接为全国1732万盲人提供公益影视作品,构筑“文化盲道”,铸就“精神通途”。千余名师生通过创作作品接受教育,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
(二)积极开展“活动思政”。精彩丰富的课余活动既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深入挖掘活动中的思政元素,拓展思政教育新渠道。如鼓励引导学生热情参加党和国家重大庆典活动,在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庆典活动中,600余名师生出色完成广场献词、广场合唱、文艺演出、志愿服务、摄像助理等任务,以青春之名,向党致敬,让中传学子“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响彻在广场。师生的优异表现,被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称赞为“学校立德树人重要成果和优势特色的鲜明体现”。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打造的“你的婚纱我的梦”等特色公益实践项目品牌,有效发挥了“活动思政”的独特育人作用。
(三)深入拓展“实践思政”。习指出,“‘大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学校充分的发挥传媒类学科专业的实践特色,组织师生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既做到学以致用,又实现“用以促学”,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长见识、开眼界、增技能、植情怀,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每年学校开学、毕业典礼的主创、表演和幕后技术团队全部由在校师生组成,师生自主承担典礼的策划、设计、导演、摄像、直播、官推等全环节工作,以学生为主力军,以筹备典礼为契机,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前沿传媒科技应用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鼓励支持师生积极发挥在媒体融合、国际传播、传媒技术、艺术设计、文艺表演等领域的专业素养,热情参加筹备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成就展、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党和国家大型活动服务,通过亲身参加重大实践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特色,将育人功能贯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的设计筹备、现场执行、宣传报道等各环节全方面,打造思政教育的品牌项目、星级工程,有效发挥校园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精心设计,打造特色思政大课。2018年以来,学校党委将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定义为入学思政教育第一课和毕业思政教育最后一课。书记、校长亲自设计典礼环节,指导宣传教育,将仪式要求与思政教育、文化熏陶与气质养成、个人情怀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如开学典礼设置尊师致敬环节,全体师生起立向离退休老教授献花致敬,传承发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设置校徽授予环节,勉励新生将“中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精细打磨典礼致辞,传播思想,指引学生前行之路。校长致辞是典礼最核心的环节和最重要的内容。书记、校长格外的重视,精心思考、构思典礼讲话稿,亲自动笔撰写,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努力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协调统一、学术性与教育性互为表里、深刻性与生动性相得益彰。每年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讲话已然成为师生、校友及家长最热切期待的环节,成为新生和毕业生最生动、最深刻、最难忘的思政大课。
(三)发挥传媒矩阵优势,宣传推广,延伸思政育人效果。每年有超过20个校外平台同时直播典礼,覆盖学习强国、微言教育、人民网、人民视频、新华社、央视频等直播平台,多次形成引人注目的现象级传播,有力拓展了典礼育人的影响面,增强了育人实效。
“三项举措”着眼于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破解思政课教育质量和效果不佳难题,有效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强化铸魂育人关键课程作用。作品思政、活动思政、实践思政等特色思政是思政课的延伸,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典礼育人则是学校实现文化育人的精华体现,是独具中传特色的“思政大课”。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传媒大学将牢记习嘱托,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建设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完善具有中传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传媒大学党委)
Copyright ©2017-2022 琼ICP备13000627号